在“工程速度看吊裝”的電建行業(yè),起重水平的高低確實決定著項目的進展快慢。在電建核電公司山鋼日照電廠工程繁忙的建設工地上,有一位年輕的吊裝技術能手,他于2004年交通運輸專業(yè)畢業(yè)后從山西來到了山東,一直在工程一線從事起重吊裝專業(yè)。一晃15載過去,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勤奮學習和不斷實踐,從一個懵懂青澀的青年成長為公司吊裝行業(yè)的“技術大拿”。他,就是電建核電公司山鋼日照電廠項目部機械化工程公司技術組長王曉鵬。
西北荒漠練身手
2007年,剛剛進廠3年的王曉鵬來到了公司新疆項目,一干就是七年。期間,由于現(xiàn)場經驗的不足,他歷經了無數(shù)困難與艱辛,但是他沒有一句怨言,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今天吃得看似毫無意義的每一分苦,就是將來肯定用得上的一分本領”。
在新疆農六師110萬千瓦機組工程中,發(fā)電機定子由于運輸原因不能按時到達施工現(xiàn)場,為保證整體施工進度,低壓缸、中壓缸、高壓缸下半部已經吊裝就位,怎樣吊裝重達360噸的發(fā)電機內定子、外定子以及安全順利將內定子穿入外定子,是擺在大家面前最大的難題。困難面前,王曉鵬主動請纓,他帶領施工人員計算數(shù)據、對施工步驟進行優(yōu)化、對原吊裝工器具進行改造,重新設計兩臺橋式起重機的電氣控制方式和在發(fā)電機內定子、外定子吊裝過程中橋式起重機的承載,保證了施工工作安全進行和內外定子的順利就位,后來該項目獲得了公司年度優(yōu)質工程稱號。王曉鵬憑借這種守的住孤獨、耐的住寂寞、肯鉆研、肯吃苦的精神練就了一身的本領,為以后更好地從事吊裝技術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金牛城中顯鋒芒
2016年,結束了七年的西北荒漠生涯的王曉鵬回到了他的故鄉(xiāng)山西。已經在電建一線摸爬滾打了十二年的王曉鵬如今技術嫻熟,如今在起重吊裝方面已經是駕輕就熟、如魚得水。山西古交電廠項目由于選址位置地理條件的限制,如果采用常規(guī)施工方案進行除氧器吊裝,則需要高達30萬元的機械費用,同時還會嚴重影響鍋爐鋼結構的吊裝進度。為此,王曉鵬從加快鍋爐鋼結構的整體施工進度和降低施工費用的角度出發(fā),選擇用80噸塔機進行除氧器的吊裝工作。但在吊裝除氧器時,80噸塔機要超負荷,必須要對施工方案進行全面優(yōu)化,王曉鵬通過現(xiàn)場考察、計算機模擬,優(yōu)化了施工工藝流程,在施工機械起重能力滿足的情況下,將除氧器順利吊裝就位,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該施工項目獲得公司年度“亮點項目”的稱號。
無獨有偶,同樣是因為電廠選址位置地理條件的限制,及汽機房A-C列結構層柱、梁板嚴禁分段施工,故給發(fā)電機定子吊裝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如何在不影響汽機房整體結構的前提下,安全順利完成發(fā)電機定子吊裝工作,給王曉鵬的吊裝技術團隊帶來了挑戰(zhàn)。王曉鵬召開“諸葛亮會”,集思廣益,再結合自己多年來形成的吊裝經驗,最終將整個施工工序確定為:采用450噸級的履帶式起重機將發(fā)電機定子吊裝到汽機間經加固的13B柱上,臨時存放,待汽機間完成施工、汽輪機基礎滿足吊裝要求后,再由經改加固、受力優(yōu)化后的橋式起重機進行吊裝就位。該施工方案,巧妙的避開了汽機土建結構不能分開施工的限制,和汽機間檢修場地偏移布置的缺點,充分發(fā)揮橋式起重機的起重性能,最終該施工項目獲得公司優(yōu)質項目的稱號。在山西古交電廠工程建設中,王曉鵬出色的吊裝技術得到了項目部上下和業(yè)主單位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黃海之濱寫傳奇
2018年,王曉鵬來到了公司山鋼日照精品基地自備電廠項目部,他又將面臨一次巨大的吊裝挑戰(zhàn)。這里將要建成全國首座三管曲線自立式鋼煙囪,該煙囪采用日本技術,屬于公司首次施工,毫無施工經驗借鑒可言。此鋼煙囪超高、超重,如何使煙囪順利到頂成了項目部當時的首要難題。剛剛來到項目部報到的王曉鵬,立馬就開始了對煙囪吊裝方案的策劃。他帶領相關施工技術人員埋頭鉆研,對各種各樣的施工方案進行分析論證,最終決定采用公司自有的900噸履帶吊進行吊裝,筒體分七段吊裝到頂。
吊裝過程中,王曉鵬既要當好吊裝的技術指揮員,又要做好吊裝施工的戰(zhàn)斗員。在每節(jié)筒體的吊裝過程中,他都會靠在現(xiàn)場,仔細檢查起吊吊點是否準確,吊車站位是不是符合要求。在他們整個吊裝團隊的努力下,全國首座三管曲線自立式鋼煙囪如期順利到頂,贏得了業(yè)主及監(jiān)理的高度認可,創(chuàng)造了國內首例的吊裝傳奇。基于此成果上報的“三管自立式鋼煙囪施工技術研究”獲公司科技進步1等獎,“180米三管自立式鋼煙囪安裝技術研究”和“提高三管自立式鋼煙囪吊裝就位效率”分別榮獲中電建協(xié)會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一等獎和二等獎。
梅花香自苦寒來。參加工作的15個年頭,王曉鵬始終在一線從事著吊裝技術管理工作,在他手下吊裝的大件總重已經超過了一萬噸,從來沒有發(fā)生一起安全事故,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拼出了“吊裝大拿”的稱號,譜寫了一曲電建員工亮麗的青春贊歌。